悠悠歲月,你讓我記起了1968年,那年,吃大鍋飯出集體工的日子。田頭地尾,男男女女在談論著,他們仿佛聽到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消息,有桂林闊子要來我們村子住下了,和我們一起種田種地,分錢分糧。奇聞傳開了,當時哪個都不信。有人講,那些高級人哪會來你這山旮旯受苦受累! 果然不出所料,沒過兩天,生產隊貧農主席和政治隊長就到大隊接來二男三女,他們身背包袱手提塑料桶,來到了我們這個貧窮小山村,當時的大合大隊第5隊插隊落戶,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。 這五個桂林插隊青年的二男三女,男的兩個是:宋先華、張辛平、女的三個是:郭桂蘭、劉聲、歐鳴書。 1968年大合五隊的隊長叫劉開華,貧農主席是黃石古,政治隊長是我父親田日倫。大隊安排了政治隊長和貧農主席把桂林闊子接來村里,當時沒地方住,父親先把他們安排到我家下屋的伯娘家住。那時最寬的房子就是伯娘家了。她家三個人都是老年人。住著五間泥舂屋,三間有木板樓,父親叫她們免費讓出來做插青屋,安排女的一間,男的一間,樓上做臥室,樓下做廚房,就這樣安排住下了。來的當天是在公社統一吃夜飯,到這里已是夕陽西斜。 桂林闊子已經來了的消息在這個70多戶260多人口的村屯傳開了,成了家喻戶曉。晚飯后,男女老少不約而同,要來見下這幾個桂林闊子是什么樣子的。以前常有人講起桂林闊子如何如何,今天就去一飽眼福。 住處這里,兩間屋子泥舂和樓上都擠滿了人,場面就像新娘子新婚夜的洞房花燭。知青們也許從來沒見過這樣活生生充滿情感的農村。于是,在百感交集中,第一個說話的就是女青年劉聲,她比較年齡大點成熟些。她對大家說:“各位父老鄉親,我們是桂林來插隊的知青,初來乍到什么都不懂,從今往后靠大家手把手在工作上指教!今天第一次見面,我送給大家的見面禮物是很珍貴的:偉大領袖毛主席像章!”說完她就叫歐鳴書打開皮箱,把事先用紅布袋裝好準備分發的一大包偉大領袖毛主席不同規格、不同內容、不同時期的像章發贈給大家。那時,毛主席像章人人配戴,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忠誠。大家為得到這枚像章都爭先恐后伸長了手,只有我看到擁擠站開一旁。那時,我膽小怕羞。只在一旁看熱鬧。歐鳴書看我老實,特意留出一個特大像章給我。那一夜,時鐘指向了12點,村里人才陸續散去。
|